明清釉裏紅確有「價值連城」的頂級珍品,但並非所有明清釉裏紅都能達到這一級別,需結合具體時代、品相與稀缺性判斷
明清釉裏紅中,工藝成熟、存世量極少的頂級個體(如明代永宣、清代雍正官窯精品)確實具備「價值連城」的屬性,拍賣價屢破千萬甚至上億元。

| 斷定/款識Years | 清 乾隆QING DYNASTY |
| 規格Specification | H:35cm |
| 數量Number | 1件1pc |
| 預估價Estimated price | EUR 370,0000-460,0000 |
| 拍賣時間/場次Auction time/location | 2024 AUTUMN AUCTIONS |
釉裏紅是元代江西景德鎮創燒的一種釉下彩繪。它以氧化銅在瓷坯上繪畫圖案,然後施透明釉,高溫還原焰燒成。由於釉裏紅燒造條件極為苛刻,加之燒制時工藝技術掌握難度大,故成功率低,因而發色標準的極為罕見,從元末和洪武燒制的釉裏紅器皿來看,紅色多數不夠純正,呈色偏向灰褐。直到永宣時期才燒出呈色紅豔,色如寶石的釉裏紅,但產品甚少。成化之時,由於工藝簡便的釉上彩代替了釉裏紅,造成釉裏紅一度中斷。直到清代康、雍、乾三朝才得以復蘇,這時的釉裏紅發色較為純正豔美。釉裏紅由於在燒成過程當中氧化銅離子游離激烈,往往易於聚結,凹凸不平,若大面積塗飾,致使紋飾漫漶不清,遂成瑕疵;若火候氣氛掌握不准,其色或是暗沉,或是淺薄,皆不堪入目,影響美觀,故乾隆皇帝對此頗為不滿。為了達到“花紋清真,釉水肥潤,顏色鮮明”的效果,乾隆皇帝專門拿出認為發色理想的釉裏紅馬掛瓶作為唐英燒造的標準,對於禦瓷的燒制不僅僅強調內廷恭造之風格,更將禦瓷之燒造層面上升為彰顯聖德之境界。可見乾隆皇帝對釉裏紅的燒造費煞心思。
此拍品釉裏紅纏枝花卉紋梅瓶造型呈圓口,短頸,豐肩,鼓腹,收腰,圈足。雋秀典雅,一如佳人玉立,胎釉精良瑩亮,紋飾層次豐富,胎質堅致瑩白,釉光滋潤厚腴,通體以釉裏紅繪就,紋飾層次豐富卻無繁密之感,頸部及肩部繪花卉紋,肩部及近足處分繪蓮瓣紋和蕉葉紋,腹部通體繪纏枝蓮紋及牡丹紋,筆觸纖細流暢。底部落“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書款。釉裏紅色澤妍麗無匹,紋飾清晰疏朗,佈局虛實相宜,愈生清新之氣,底款端正,筆力遒勁。整體紋飾生動流暢,饒有風姿,佈局虛實相宜,益生清新之氣。釉色妍麗而不炫,恰如其分,含蓄之美宛如美人初醉,體現了當時對釉裏紅技術的熟練掌握。整個紋飾,華麗而密不透風。此燒造工藝繁複,講究物理變化之妙,殊為不易。

為何部分明清釉裏紅能「價值連城」?
能達到「價值連城」級別的明清釉裏紅,需同時滿足「極致稀缺 + 頂級工藝 + 歷史文化屬性」三大條件,這類器物在存世量中佔比極低:
- 存世量極致稀少釉裏紅燒制工藝難度極高 —— 紅釉對窯溫、氧氣濃度極為敏感,溫度偏差幾度就可能導致紅色發黑、暈散甚至完全失色,明清官窯釉裏紅的成品率長期不足三成。尤其是明代永宣、清代雍正年間的頂級釉裏紅,當年燒制數量就少,加之數百年來戰亂、損毀,現存完好者常以「個位數」計。例如「宣德釉裏紅龍紋梅瓶」全球僅存 3 件,「雍正釉裏紅折枝花果天球瓶」民間流通不足 5 件,稀缺性直接推高其價值天花板。
- 工藝與審美達到巔峰「價值連城」的釉裏紅,工藝均代表當時陶瓷技術的最高水平:明代永宣釉裏紅紅色鮮艷如「寶石」,無暈散、無黑斑,紋飾精細流暢;清代雍正釉裏紅則達到「瑪瑙紅」的純正色調,線條細膩入微,器型規整雅致,兼具「仿古韻味」與「創新美感」。這類器物不僅是工藝品,更體現了明清皇室的審美巔峰,收藏者願意為「極致工藝」支付超高溢價。
- 拍賣市場屢創天價近年來,頂級明清釉裏紅在拍賣市場上的表現,直接印證了「價值連城」的屬性:
- 2021 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明代宣德釉裏紅纏枝蓮紋梅瓶」以2.38 億港元成交,刷新釉裏紅拍賣紀錄。
- 2023 年北京保利拍賣中,一件「清代雍正釉裏紅仿宣德龍紋碗」以1.12 億元人民幣落槌,成為清代釉裏紅的標桿性成交案例。
- 即便是清代康熙官窯精品,如「康熙釉裏紅山水人物瓶」,成交價也常達3000 萬 – 5000 萬元,遠超多數古代陶瓷品種。

多祿泰澳門 2019 亞洲古今文物拍賣會上,重要瓷器、工藝品專場有 350 件拍品,成交 207 件,成交率 59%,總成交額 7290 萬港元。
- 清乾隆天蓝釉青花堆白釉里紅花蝶紋膽瓶:以 860 萬元成交。
- 黃地粉彩佛日常明碗:估價 HKD160,000—180,000,成交價 HKD330,000,拍賣時間為 2019 年 12 月 30 日。
諮詢電話+852 46400204黄生
WhatsApp:+852 46400204
buic08320@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