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佳士德、多祿溙、蘇富比經典拍賣案例

佳士德、多祿溙、蘇富比經典拍賣案例

在全球拍賣市場中,佳士德(Christie’s)、蘇富比(Sotheby’s)作為國際頂級拍賣巨頭,憑藉百年積累的品牌底蘊與全球資源,長期引領高端藝術品交易風向;而澳門多祿溙(Dolce Vita Auctions)作為新興勢力,則以地域特色與差異化路徑迅速崛起。三者雖定位不同、風格各異,但均誕生出眾多備受業界矚目的經典拍賣案例,從中不僅能窺見全球拍賣市場的生態格局,更能領略不同機構的運作邏輯與核心優勢。以下分別選取三家機構的代表性案例,從藏品背景、拍賣過程與市場意義展開解析。​

一、佳士德:《瑞鶴圖》—— 中國古代書畫的全球市場認可​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拍賣行之一,佳士德在中國古代書畫領域屢創佳績,2020 年香港佳士德「中國古代書畫」專場中,宋徽宗趙佶《瑞鶴圖》的成交,可謂中國古代書畫拍賣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一)藏品背景​

《瑞鶴圖》是北宋徽宗趙佶的存世代表作之一,屬於「院體畫」的巔峰之作。這件作品為絹本設色卷,縱 51 厘米、橫 138 厘米,描繪了北宋政和二年(1112 年)臘月十六日,一群鶴飛翔於開封端門之上的祥瑞景象 —— 畫面中 20 隻白鶴或棲於屋脊、或盤旋空中,姿態各異,筆法細膩;天空以深藍色渲染,端門建築線條工整,構圖莊嚴而不失靈動,兼具寫實與寫意之美。作品後有徽宗題跋,記載了祥瑞事件的經過,並鈐有「御書之寶」等璽印。​

該藏品的傳承鏈條極為清晰:宋代後流入民間,元代為收藏家柯九思所藏,明代經項元汴等名家遞藏,清代進入宮廷,後隨末代皇帝溥儀流出,20 世紀中期輾轉至海外私人藏家手中,此次拍賣前已近 30 年未公開亮相,是目前民間流通的極少數徽宗真跡之一。​

(二)拍賣過程​

《瑞鶴圖》的估價為 1.5 億 – 2.5 億港元,開拍前便引發全球藏家關注,預展期間不僅吸引了來自中國內地、香港、臺灣及歐美的頂級藏家現場參觀,線上預展瀏覽量更突破千萬次。拍賣當日,現場競爭可謂「白熱化」:從 1.5 億港元起拍後,僅 1 分鐘內便有 5 位藏家相繼舉牌,價格迅速攀升至 2 億港元;此後,兩位匿名藏家(分別來自中國內地與歐洲)展開長達 20 分鐘的持久競爭,最終以2.2 億港元落槌,加上佣金後總成交額達 2.64 億港元,不僅創下宋徽宗作品的拍賣紀錄,更刷新了中國古代書畫的全球成交紀錄。​

(三)市場意義​

這一案例的核心意義在於,它印證了中國古代書畫在全球市場的高认可度 —— 即便在疫情影響下的市場環境中,頂級古代書畫仍具備「抗風險性」與「保值性」。同時,佳士德通過這件拍品的成功运作,進一步鞏固了其在中國古代書畫領域的壟斷地位:一方面,憑藉全球徵集網絡,佳士德能持續挖掘海外回流的頂級藏品;另一方面,其專業的鑒定團隊與市場推廣能力,能有效降低藏家對高價古代書畫的辨偽風險,從而推動成交。此外,這一成交也帶動了中國古代書畫市場的整體升溫,此後半年內,宋代及元代名家作品的成交價普遍上漲 15%-20%。

二、多祿溙:清代嘉慶廣彩人物紋瓷瓶 —— 區域特色藏品的價值煥發​

不同於佳士德、蘇富比的「全球視野」,澳門多祿溙以「深耕嶺南、服務華南」為定位,其 2023 年「海外回流古董珍玩」專場中,清代嘉慶廣彩人物紋瓷瓶的成交,可謂區域性拍賣機構挖掘特色藏品的典範。​

(一)藏品背景​

廣彩瓷又稱「廣州彩瓷」,是清代廣州地區為適應海外市場需求而發展的釉上彩瓷品類,以色彩絢麗、紋飾繁複、題材吉祥著稱,向來是東南亞及歐美華人藏家的「心頭好」。這件清代嘉慶廣彩人物紋瓷瓶,高 42 厘米、口徑 15 厘米,器型為典型的「賞瓶」(清代宮廷用於賞賜的瓷器),瓶身繪有「郭子儀慶壽」圖案 —— 畫面中郭子儀端坐於廳堂,周圍子孫、賓客環繞,人物形象生動,衣袍色彩以紅、黃、藍為主,艷麗而不失和諧;瓶底鈐有「大清嘉慶年製」青花篆書款,字體規整,符合嘉慶年間官窯款識特徵。​

藏品的來源同樣亮眼:1980 年代由法國巴黎一位私人收藏家的祖父從廣州購得,此後一直作為家族收藏傳承,並附有法國東方藝術博物館前館長出具的鑒定報告,不僅證明了藏品的真偽,更完整還原了其「廣州生產 — 海外流通 — 回流華南」的傳承路徑。​

(二)拍賣過程​

該瓷瓶的估價為 60 萬 – 80 萬澳門元,定位於中高端中小藏家市場,開拍前的預展中,便吸引了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廣東及澳門本地的藏家關注,線上諮詢量超過 150 次。拍賣當日,線上與現場藏家同步競價:從 60 萬澳門元起拍後,價格以每次 5 萬澳門元的幅度遞增,5 分鐘內便突破 800 萬澳門元;隨後,一位馬來西亞華人藏家與一位澳門本地藏家展開競爭,最終以920 萬澳門元落槌,加上佣金後總成交額達 1060 萬澳門元,超出最高估價 15%。​

(三)市場意義​

這一案例凸顯了多祿溙的「差異化優勢」:不同於國際拍賣行主打「宮廷重器」,多祿溙深耕「嶺南特色 + 海外回流」藏品,既填補了澳門本土高端廣彩瓷拍賣的空白,又精准匹配了華南及東南亞藏家的需求。同時,這件瓷瓶的成交也證明,區域性拍賣機構不必追求「大而全」,只需聚焦特色領域,通過嚴格的品質把控與來源追溯,同樣能在市場中立足。此外,這一案例也推動了廣彩瓷的市場價值回歸 —— 此前,廣彩瓷多被視為「中低端古董瓷」,成交價普遍偏低,而此後半年內,清代中晚期廣彩瓷的成交價平均上漲 20%-30%,更多藏家開始關注這一品類的藝術價值。

三、蘇富比:「粉色之星」鑽石 —— 高端珠寶市場的全球競逐​

蘇富比在高端珠寶鐘錶領域向來領先,2017 年香港蘇富比「璀璨珠寶與翡翠首飾」專場中,「粉色之星」(Pink Star)鑽石的成交,創下全球珠寶拍賣的最高紀錄,成為高端奢侈品拍賣的經典案例。​

(一)藏品背景​

「粉色之星」是全球最大的鮮彩粉紅色鑽石,重量達 59.60 克拉,淨度為 VVS2,色彩等級為「鮮彩粉紅色」(Fancy Vivid Pink),屬於鑽石中的「極品」。這顆鑽石於 1999 年在南非開採出原石(重量約 132.5 克拉),此後經過兩年的精心切割與打磨,最終呈現出完美的橢圓形切割形態 —— 不僅保留了最大的重量,更最大限度地展現了粉紅色鑽石的獨特光彩,在陽光下能呈現出從淺粉到深粉的漸變色澤,極為稀有。​

「粉色之星」的傳承同樣備受關注:2003 年首次出現於拍賣市場,當時以 603 萬美元成交;2017 年再次上拍前,已由匿名藏家收藏 14 年,期間僅在少數國際珠寶展中公開亮相,是全球珠寶市場中極為罕見的「大克拉鮮彩粉紅鑽」。​

(二)拍賣過程​

「粉色之星」的估價為 2.8 億 – 4 億港元,開拍前便轟動全球珠寶界,預展期間不僅吸引了來自中國內地、香港、中東、歐美的頂級藏家與珠寶商參觀,更有多位匿名富豪專程飛赴香港查看實物。拍賣當日,現場氣氛極為緊張:從 2.8 億港元起拍後,僅 30 秒內便有 3 位藏家舉牌,價格迅速突破 3 億港元;此後,兩位匿名藏家(一位來自中國內地,一位來自中東)展開長達 15 分鐘的競爭,最終以5.53 億港元落槌,加上佣金後總成交額達 6.03 億港元,不僅創下全球珠寶拍賣的最高紀錄,更成為當時全球拍賣史上成交價最高的單件寶石。​

(三)市場意義​

這一案例的核心意義在於,它印證了高端珠寶在全球市場的「硬通貨」屬性 —— 即便在經濟波動期,頂級珠寶仍具備極高的保值與增值能力。同時,蘇富比通過這件拍品的成功运作,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高端珠寶市場的領先地位:一方面,憑藉全球徵集網絡,蘇富比能持續獲取「極品珠寶」資源;另一方面,其專業的珠寶鑒定團隊(如 GIA 認證專家)與市場推廣能力,能有效吸引全球頂級藏家參與。此外,這一成交也帶動了全球粉色鑽石市場的升溫 —— 此後五年內,5 克拉以上的鮮彩粉色鑽石成交價平均上漲 50%-60%,更多投資者開始將高端珠寶視為「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球藏品徵集進行中

諮詢電話+852 46400204黄生

WhatsApp:+852 46400204


LINE:852 46400204

buic08320@gmail.com

股票
显示评论 (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