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生鏽的青銅器還能拍出高價?

生鏽的青銅器仍有可能拍出高價,核心取決於「鏽跡的性質(自然鏽 / 人為偽鏽)、青銅器本身的年代與價值、鏽跡對器物的影響」,而非簡單以「生鏽與否」判斷

青铜出戟三足鼎

斷定/款識Years商晚期Late Shang Dynasty
規格SpecificationH:17cm
數量Number1件1pc
預估價Estimated priceSGD 1,700,000-2,600,000
多禄溙(澳门)拍賣時間/場次Auction time/location2025 SPRING AUCTIONS 

鼎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最典型代表之一,爲祭祀、征伐喪葬等活動中陳設的禮器。同時,鼎也是貴族進行宴饗祭祀等禮制活動時最重要的禮器,所謂「鐘鳴鼎食」即指代貴族。此外鼎也被作爲王權的像徵,《左傳》宣公三年記楚莊王問鼎中原,即窺視中原王權之意。鼎數目的多寡在古時有着非常嚴格的規定。

此件銅鼎製作規範嚴謹,各種紋飾密佈,排列有致,大氣雍容,整器渾圓,莊嚴肅穆。其造型與同時期常見之圓鼎、方鼎皆不同,而是極爲特殊的鬲式鼎樣式。立耳,鼓直腹,出戟,下承三柱狀足。此種形制承商周分襠鼎形式而來,相對於園鼎和方鼎數量極少,且只流行於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是極富時代特徵的青銅禮器器型。同時,整器紋飾結構嚴謹,刻畫精美,腹部瑞獸紋爲核心,中間以龍鱗紋環鼎一週,上下各飾一條夔龍紋帶。整器身圖案範印清晰,可知其鑄造技藝精湛,整器色澤統一,包漿凝厚,保存完好,應爲歷任藏家所寶。

本鼎出戟巧妙的增添了器物的體積感和氣勢,與厚實的雙耳相得益彰,是商周鬲鼎中少有的雄奇瑰麗之作。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藏有一件商晚期同類器,見J.A. Pope編,《The Freer Chinese Bronzes》,華盛頓,1967年,卷I,圖版31(47.11)。

弗利爾鬲鼎的器形、紋飾與此器頗爲相似,然細審之下本鼎紋飾的表現則更爲精細,更富立體感。另可比較幾件商晚期的鬲鼎,腹飾高浮雕獸面,頸部飾一週蟬紋,足皆光素無紋,如賽克勒收藏中的一例,載於R.W. Bagley,《Shang Ritual Bronzes in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華盛頓,1987年,頁484-85;戴克成著《Les Bronzes Chinois》,巴黎,1980年,頁215著錄之編號1(科隆Museum für Ostasiastiche Kunst藏)和編號2 (牛津Ashmolean Museum藏);以及紐約佳士得2012年3月23日拍賣一例,拍品編號1517。玫茵堂收藏中有一件器形、紋飾相近的鬲鼎,尺寸較小(高16.4公分),紋飾皆爲淺浮雕且頸部飾竊曲紋,載於戴克成著,《Chinese Bronze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Vol. 1: Annexe,2013年,頁118-119,編號70。縱觀上述諸例不難看出本鬲鼎確爲同類器中的佼佼者,充分體現了青銅藝術巔峯商代晚期巧奪天工的造型設計和鑄造工藝水平。

生鏽的青銅器仍有可能拍出高價,核心取決於「鏽跡的性質(自然鏽 / 人為偽鏽)、青銅器本身的年代與價值、鏽跡對器物的影響」,而非簡單以「生鏽與否」判斷

青銅器生鏽是千年埋藏後的自然現象(青銅中的銅與土壤、水分反應生成氧化銅、碳酸銅等物質,形成「銅鏽」),若為自然形成的「保護性鏽層」,且器物本身是高古重器(如商周青銅禮器),即便生鏽仍能拍出千萬甚至上億元;但若是人為偽造的鏽跡,或鏽跡已嚴重損毀器物本體,則價值會大幅貶損。

斷定/款識Years春秋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規格SpecificationH:18.6cm
數量Number1件1pc
預估價Estimated priceEUR 100,000-150,000
多禄溙(澳门)拍賣時間/場次Auction time/location2024 AUTUMN AUCTIONS

拍品盖作浅弧腹状,与圆腹浑然成一体,盖面等距离设置三环钮。整个盖面由二素面窄带分成三组纹饰,每组纹饰均装饰蟠龙纹。盖钮饰有三角纹和斜线纹。腹部上下以突弦纹为界,各装饰一周蟠龙纹,弦纹上饰有斜角几何形卷云纹。盖沿和口沿还分别饰一周绹纹,附耳前后亦饰蟠龙纹,顶部及两侧则饰绹纹。三蹄足根部均饰浅浮雕兽面纹。器形和纹饰具有晋文化青铜器特点。

  1. 自然鏽是「真品身份的認證標記」高古青銅器(商周、春秋戰國等時期)的自然鏽層,是數千年時間形成的「時間印記」,具有不可複製性:
    • 自然鏽的「層次感」:地下埋藏環境不同,會形成不同顏色、不同質地的鏽層(如綠色的「孔雀石鏽」、藍色的「藍銅礦鏽」、紅褐色的「氧化亞銅鏽」),且鏽層與青銅本體結合緊密,層次分明,無脫落現象;
    • 人為偽鏽的缺陷:現代仿品的偽鏽多為化學藥劑快速生成,顏色單一(多為均勻綠色)、附著力差(用指甲刮擦易脫落)、無自然層次,專業鑒定師可輕易辨別。因此,自然生鏽的青銅器,反而因「鏽跡真實」降低了鑒定風險,更受藏家與博物館信任,例如 2021 年香港蘇富比拍賣的「商晚期青銅饕餮紋方尊」,器身帶有自然綠色鏽層,最終仍以 3680 萬港元成交。
  2. 高價青銅器的核心價值「不依賴無鏽狀態」青銅器的收藏價值取決於「年代、品種、紋飾、銘文、完整性」,而非「是否生鏽」:
    • 年代與品種:商周時期的青銅禮器(鼎、尊、爵、卣)是青銅器收藏的頂級品類,即便生鏽,只要器型完整,仍具備高價潛力。例如 2023 年北京保利拍賣的「西周早期青銅獸面紋鼎」,器身有自然土沁與銅鏽,因帶有清晰銘文,最終以 1265 萬元人民幣落槌;
    • 紋飾與銘文:若青銅器上有精美紋飾(如饕餮紋、龍鳳紋)或珍貴銘文(記載歷史事件、貴族名諱),即便鏽跡覆蓋部分表面,只要關鍵紋飾與銘文可辨識,價值仍不會大幅貶損。例如「西周青銅逨盤」(現藏陝西歷史博物館,曾為拍賣市場珍品),器身帶有自然鏽,但因盤內 372 字銘文完整,仍是國寶級文物。

保護性鏽層」反而延長器物壽命
自然形成的緻密銅鏽(如孔雀石鏽),會在青銅器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隔絕空氣與水分對青銅本體的進一步腐蝕,這類鏽層不僅不影響價值,反而被視為「器物保存狀態良好」的表現。專業藏家與博物館通常不會刻意去除這類保護性鏽層,以免損傷青銅器本體。

諮詢電話+852 46400204黄生

WhatsApp:+852 46400204


LINE:852 46400204

buic08320@gmail.com

股票
显示评论 (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